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做好初中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体会

发布时间:2022-03-30 08:12:18 | 浏览次数:

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了全面贯彻这一教育方针,培养出现代化建设的的合格人才,我们在抓好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必须切实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结合多年的初中德育工作实践,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初中学校德育工作。

一、在“教学”中育人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正常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绝不能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因为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加强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加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教育。这些德育工作并不能靠单一的灌输,而是要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来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因此,教师应该科学地安排每一节课,精心地设计每一个知识点,认真地挖掘并利用各科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恰到好处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二、在“活动”中育人

学校是学生的乐园,是学生成长的天地。学校的德育必须注入新的生机,过去那种就教育谈教育的“刻板式”的方法已不能适应如今的教育对象了。为了实现教育的目的,学校应广泛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一方面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受到多种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

首先,可抓住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每年的“五、四”、“七、一”、“十、一”等节日都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为此,我们可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故事会、音乐会等活动,讴歌祖国在党的领导下繁荣昌盛的大好形势。有条件的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纪念馆、名胜古迹、名山大川,使学生抚今追昔,倍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其次,可以开辟课余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在正常的教学时间以外,可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从中开阔视野,丰富课余生活。从中有效进行德育教育。

再次,学校还可以通过队日活动、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等形式,对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三、在“环境”中育人

环境对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影响是很大的。从社会大环境上讲,青少年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种现象的影响,其中积极健康的东西将会给学生带来好的教育,而那些消极的、庸俗的乃至下流的东西也会自觉不自觉地给学生们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中学生的自制能力、分辨能力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其思想很容易受到侵蚀。因此,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对做好德育工作尤为重要。

首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上下功夫。《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约束学生日常行准、教育和引导学生步入健康人生的航标。教师要经常向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团队组织可结合学生的特点,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在全体学生中促成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知法守法的良好风尚。

其次,学校也可以充分利用墙报、板报、标语、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大造舆论,及时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目的。

再次,可以定期邀请先进人物、模范人物、老红军、企业家等社会各界人士给学生做报告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能结合时代精神在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使学生真正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四、在“实践”中育人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这一新世纪的宏伟工程,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实践对于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如果还是让学生一味地关起门来读书,不参加劳动,不接触社会,这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尽全力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全能”的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让学生定期走进工厂,走进车间,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活动增强为现代化建设而发奋读书的紧迫感。

总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绝不能够靠单一的说教,而是需要我们积极创新教育方式,努力拓宽教育的渠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辱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才能扎实有效地做好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推荐访问: 几点 德育工作 体会 初中 做好
本文标题:做好初中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体会
链接地址:http://www.zhouzhouyiliao.com/xindetihui/2022/0330/16950.html

版权声明:
1.舟舟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做好初中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体会》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舟舟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舟舟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舟舟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20018210号